“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习近平2018年9月3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出自《管子·形势解》,全句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这段话与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大与细”“难与易”的辩证法,表达了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揭示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的内在规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非合作论坛创办18年来,中非贸易增长17倍,中国对非投资增长100多倍,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惠及中非人民,让中非友好传统不断展现新活力,也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确立了新的标杆。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放大的必然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也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在国际交往中,要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智慧。中华文明历来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传到西方,也带回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冶铁、水利技术远播异域,而西方的天文、立法、医药传入中国。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现在世界并不太平,问题重重,矛盾多多,对立加剧,冲突不断。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称王称霸,不是一家之好的单边主义,不是以邻为壑的大行其道,而是“海不辞水”的合作共赢、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携手同行。

在观形察势中,要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眼界。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古人在讲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时,常常是把“形”与“势”连在一起,故有“形制之势”“形格势禁”“势合形离”等成语。可见,由事物的当下外在形态之“形”,可推知其内在规律与发展前景之“势”。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当时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毛泽东同志写就《论持久战》,一下子廓清了迷雾,令中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躁进中保持了冷静。“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眼界之宽、视野之阔,皆因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定力。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观“形”察“势”的“望远镜”,放开眼界,心存定力,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处一隅而谋大局,偏一方而谋大事,清醒而执着地干好自己的事情。

在创新创业发展中,要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格局。有道是有多大的格局,就能干多大的事业。今天我们创新创业求发展,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破除封闭心态,避免自卑情绪,祛除狭隘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真正打开心灵,吸纳包容、兼收并蓄。秉持开放心态、保持奋进姿态,在文明互鉴中拓展视野,在交流交融中博采众长,才能为创新培厚土层,为创业拓宽领域,为发展积蓄动力。

在个人修养中,要有“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悬于府衙内的自勉联。二句集古人语之大成、言简旨丰。上联以海洋汇聚容纳千百河流,因而成就它的浩瀚博大,告诫自己涵养气度,广收博采不同意见;下联以悬崖绝壁耸立千丈而不倾不斜,无私无偏,砥砺自己刚正不阿,杜绝私欲。我们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应该有这样的情怀和境界。“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要通过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党章法规、学习英模人物,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涵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政治定力。“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要强化自我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贯穿其中,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不断完善自身。做到既能宽容厚德有广度,亦能挺立坚持有高度,便近乎孟子所称扬的大丈夫人格,渐入“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境。如此,不仅成就自己,也造福社会与他人。